第96章 第 96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96章 第 96 章
【作為皇帝, 你希望自己的丞相是什麽樣的人。】
“丞相?宰相!”嬴政想了想李斯,“李斯還是私心太重!”
他理想中的丞相,最好忠君愛國, 能力卓絕, 一心為公!
“最好能盡快消弭山東六國對秦國的敵視心理,助我建立漢朝那樣的強盛國家。”
——
“能打仗的!”劉邦琢磨道:“最好現在能弄死北方蠻夷的!”
劉徹:“聽我話的!”
後世諸位皇帝:“那必須是諸葛亮那樣的!反正不能是曹孟德司馬懿!”
【如果讓古代三百多位皇帝自由選擇丞相, 我猜他們一定會選擇那個男人。】
【那個真正詮釋了“鞠躬盡瘁, 死而後已”的男人。】
【他是傑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發明家、文學家, 及諸多頭銜於一身的奇人】
【如果你是上司,你希望下屬是他, 反之亦然;】
【如果你是女子, 你希望丈夫是他,反之亦然;】
【如果你從政從軍, 你希望敵人是他,反之亦然;】
【如果你為人子女,你希望父親是他, 反之亦然;】
【如果你是普通人,你希望朋友是他, 反之亦然。】
【他就是諸葛亮,與劉備開創了“誠君臣之至公, 古今之盛軌”的典範。】
【在諸葛亮執政的十一年裏, 在東邊繼續與孫吳聯盟, 抗衡曹魏;
在南邊平定南越, 教化邊民, 制定了對待西南少數民族“攻心為上, 攻城為下,心戰為上, 兵戰為下”的策略;
北伐曹魏,以一州之裏與獨占北方的魏國對抗十年,一度讓曹軍接連敗退,打得曹軍將領,主要是司馬懿,懷疑人生。他死後,其繼承者繼續在北抗曹,直至蜀漢滅亡。】
【對內,安撫百姓,改進農業技術,興修水利,發揮蜀地優勢,實行精打細算的財政政策。】
【值得一提的是在與曹軍對峙前線屯兵擴田,修建水利工程。後人考察得知:山河堰至今完好,仍在造福漢中百姓,灌溉褒城田八千餘畝,灌溉酒縣七千餘畝。】
【因此,蜀漢接連北伐才能有一個可以提供物資的大後方,才能保證有一個對外作戰且內部安穩的環境。】
【所以,在諸葛亮執政期間,蜀地上至君臣下至百姓,還能堅守“興覆漢室,還於舊都”的信念。】
【諸葛亮北伐五次,以西南一州之力,對抗整個北方,竟然還能占據小小優勢。】
【第一次北伐,漢中以北的郡縣望風而降,然蜀漢精銳盡失,這群新兵蛋子根本守不住城,於是街亭敗北。】
【第二次北伐,應該是為了應付東吳出兵,並沒有做長久戰爭的打算,於是匆匆撤軍。】
【第三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氏,漢軍已經可以拔城奪郡,正面對陣魏軍。】
【此時,士兵已經被訓練出來,魏軍甚至不敢正面對戰漢軍。只需要一個機會便真的可以還於舊都。】
【於是有了第五次北伐。】
【最後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。】
【然而天不假年。】
【諸葛亮將魏軍困住,采用火攻。火,一直是諸葛亮對外作戰的重要輔助。】
【只要再來一次如赤壁一樣的大火就能成功,可惜,老天爺下了一場雨。】
【我們已經無法得知站在雨中的諸葛亮是何等心情,是感嘆天命難違,還是痛惜再也無法報答先主。】
“誰不希望自己的臣子是武侯呢!我怎麽就沒個諸葛亮呢!”李世民恨不得穿越過去把諸葛亮弄來當自己的丞相。
眾人都見慣了陛下這副模樣,見到人才就眼饞。
房玄齡與左右好友分析道:“如果不是蜀漢地小民少,人才不足,武侯又何必用火攻。借自然之力的作戰方式,終究是無奈之舉。”
“誰不願意自己兵多將廣呢。”長孫無忌捋須感慨,“劉備得勢太晚,蜀國相較於魏國太弱了,幾乎就沒有翻身的可能。強撐四十多年也可以了。”
【諸葛亮難道不知道從地緣來看,夷陵之戰後蜀漢就不具備統一天下的能力了嗎。】
【他當然知道,而且他也知道漢室不再有覆興的可能了。】
【但這是他和先主共同的理想,他誓死追隨先主,肝腦塗地報答先主的殊遇之恩,】
【所以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】
【就是這樣一個人,憑一己之力拉高這個姓氏段位,自他之後,華夏人幾乎都會對這個姓氏高看一看,人們會下意識覺得這人一定聰明,一定品學兼優——當然了,這就造成了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壓力太大,生怕給他丟臉。】
【就連網絡小說裏,姓諸葛的都一定是個聰明人,而且得是個好人。】
【托孤做到這個份上,臣子做到這個份上,唯有諸葛亮一人。】
【托孤司馬懿,反手篡了曹魏的天下。】
【托孤大臣張居正,死後被自己教導長大的皇帝抄家、扒墳、鞭屍一條龍服務。】
【托孤的大臣要麽歷史名聲毀譽參半;要麽生前被宰,不得善終;要麽入土了也不得好過。】
【只有諸葛亮這個托孤重臣,把持朝政,說一不二,接連對外用兵,他幹的都是權臣的活,不僅得到善終,還能死後哀榮,名垂宇宙,與兩代君王造就君臣和睦典範。】
【他的遺言皇帝全部照做;他的謚號“忠武”是武官最高榮譽;他的兒子由皇帝撫養,年紀輕輕就委以重任;他的功績被千古傳頌。】
【他生前權傾朝野,死後家產僅桑樹八百株,留給獨子僅一封《誡子書》。】
【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,這句話不知成了多少人的座右銘,不知被多少書法家書寫,不知被掛在多少辦公室、學校裏。】
【武將的最高榮譽是封狼居胥,對文臣的最高評價是治世安民。作為封建帝王的臣子,他們都有一個終極夢想——配享太廟。】
【何為配享太廟?即功臣死後附祀在帝王宗廟,跟隨帝王一起享受後世皇帝的香火。】
【配享太廟是對功臣的最高禮遇。】
【諸葛亮不一樣,他無需配享太廟,他自己就有跟皇帝同樣規模的祠堂!】
【漢朝的祠跟後世不一樣,當時只有帝王才有祠,有嚴格的禮法要求。】
【劉禪同意給諸葛亮立祠,原因有二,他完全就是把諸葛亮當成了親爹,皇帝的爸有詞,合乎禮法,沒毛病,他至死也沒忘記父親的囑托:“吾亡之後,汝兄弟父事丞相。”】
【現在,劉禪自己的牌位都沒在宗祠裏,諸葛亮還好好待在武侯祠,香火鼎盛,千秋萬代。】
朱元璋感覺神仙有極強的好惡,“當時民間百姓私祭諸葛亮者甚多,表明當時人認為朝廷沒有給諸葛亮應有的待遇,劉禪給諸葛亮立廟也是回應百姓,屬於政治事件。”
“武侯這種人還不配神仙推崇嗎?”馬皇後白了一眼丈夫。
“我不是那個意思。”朱元璋解釋道:“劉禪對諸葛亮已經夠好了,當托孤大臣當到諸葛亮這份上已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當然值得推崇。”
“我的子孫若是也有諸葛亮這樣的人輔政,不對,跟諸葛亮這種人差不多也行,我大明定能千古明君。可惜!可惜!”朱元璋扼腕嘆息。
【上位者總以為百姓愚昧,實際上位者的所作所為百姓都看在眼裏。功過是非,百姓心中自由定論。】
【曹魏青龍年間,長安百姓為紀念曹真主管長安政務時刻的功德碑。】
【碑上有一句“蜀賊諸葛亮”,後來此碑在古代出土,百姓看不慣把丞相稱作賊,明明曹魏才是真漢賊,於是管他文物不文物,直接把賊字鑿了。】
【明朝之前,武侯祠和漢昭烈廟是分開的,但武侯祠的香火總比昭烈廟旺。】
【明朝蜀王朱椿來到程度,他覺得這種臣奪君席的情況不好,但若是將武侯祠拆了必然引起民憤,因此他將武侯祠和昭烈廟合二為一,形成君臣合祀的新格局,直到如今。】
【尊崇諸葛亮的不僅是漢人。】
【1936年,英軍武裝侵占礦區,制造“班洪事件”,西南卡佤十七王聯合起來,發布了《敬告祖國同胞書》:
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,守土有責,倘自我失之後世,相傳之繼,亦自我而不與之,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。】
【阿祖是卡佤的祖先,阿公則是諸葛亮。班洪事件距離諸葛亮的時代已經一千七百年了。】
【也就是說,一千七百年後,位於西南邊陲的一個小民族,依舊堅守數千年的承諾,依舊謹記丞相的教誨。】
【這樣的影響力,還有誰?】
【益州老人至今有頭纏白布的習慣,據說就是為諸葛亮戴孝。】
【在現在的蓉城,即過去的季漢都城,有交通要道為武侯大道、武侯立交
有一個區,以諸葛亮的謚號命名;他的祠堂成了著名經典,來蜀都不去武侯祠那就是白來了;他的祠堂裏,有歷朝歷代文人雅士的題詩、題詞、碑文。】
【在蓉城,隨處可見諸葛亮畫像,都江堰景區前最大的雕像不是建造者李冰父子,而是治理者諸葛亮。與諸葛亮相關的各種地名層出不窮:其舊居在雙流縣,是今天是“葛陌村”,無論經過多少次行政變遷、調整,“葛陌”一直存在;
味道甘甜的井水傳說是諸葛亮開鑿,於是叫諸葛井,後來成了諸葛井街;
諸葛亮南征路過一並,於是此市境內有丞相祠,點將臺、洗馬池、觀鬥山等一大批地名與諸葛亮相關;
孟獲造反之地,後世傳說這裏有諸葛林,是當年諸葛亮所種。】
【諸葛亮北伐所過之處,如今還存在紀念他的武侯祠。】
【人們願意保留丞相生命裏的點滴,願意相信丞相曾經踏足此地。】
【這些路名、地名不過是武侯遺跡的小部分。】
【諸葛亮的墳墓在五丈原,那個地方從蜀都出發,先坐高鐵到長安,再從長安坐高鐵到岐山,再從岐山坐公交車道五丈原風景區,再爬坡走路到諸葛亮墓前。】
【出行的人都知道,換乘、轉車、爬山是一件多痛苦的事。】
【但即便是這樣,五丈原還是因為有諸葛亮墓而客流不斷,每到清明,後人所獻鮮花能堆道祠堂之外。】
【毫不誇張地說,一個諸葛亮的墓,就能養活岐山縣的花店。】
【無論是武侯祠內,還是五丈原上,鮮花不斷,香火不絕;有人放了前往長安的高鐵票;有人獻上五虎上將的卡片;有人為丞相留言、寫信;有的人獻上長安地圖。】
【還有的人,帶來了一抔長安黃土。】
【古往今來,王侯將相的陵墓被盜者甚多,可位於荒郊野嶺的武侯墓卻安然無恙。】
【大家會在網絡上討論當初諸葛亮怎麽做就能北伐成功,給諸葛亮送這送那他會成功嗎。】
【一千八百年了,人們還是希望他能贏。】
【三顧頻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。】
【提起“丞相”二字,也就只有武侯了。】
【若是曹操知道自己孫子選了個什麽玩意托孤,不知作何感想。】
【本次分享結束,我們下個月再見。】
這話把張飛急得抓耳撓腮,完全沒註意快落淚的劉備,“你倒是快說,曹操的孫子選了個什麽玩意啊!”
“丞相!”劉備看著天幕中蒼老的諸葛亮面容,有喜有悲。
喜的是自己真沒看錯人,悲的是自己何德何能有這樣的臣子。
“陛下,現在不是感懷的時候。”諸葛亮毫不懷疑自己會做到那個份上,但眼下更重要的顯然不是在這裏傷春悲秋。
諸葛亮的話把劉備從悲喜交加的思緒裏拉了回來,“丞相且說。”
“當務之急如何搶在曹操前面取得更大的優勢。”諸葛亮走到華夏地圖前,沈思片刻,“此舉,雖然不能徹底打敗曹操,但也能脫困於益州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【作為皇帝, 你希望自己的丞相是什麽樣的人。】
“丞相?宰相!”嬴政想了想李斯,“李斯還是私心太重!”
他理想中的丞相,最好忠君愛國, 能力卓絕, 一心為公!
“最好能盡快消弭山東六國對秦國的敵視心理,助我建立漢朝那樣的強盛國家。”
——
“能打仗的!”劉邦琢磨道:“最好現在能弄死北方蠻夷的!”
劉徹:“聽我話的!”
後世諸位皇帝:“那必須是諸葛亮那樣的!反正不能是曹孟德司馬懿!”
【如果讓古代三百多位皇帝自由選擇丞相, 我猜他們一定會選擇那個男人。】
【那個真正詮釋了“鞠躬盡瘁, 死而後已”的男人。】
【他是傑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發明家、文學家, 及諸多頭銜於一身的奇人】
【如果你是上司,你希望下屬是他, 反之亦然;】
【如果你是女子, 你希望丈夫是他,反之亦然;】
【如果你從政從軍, 你希望敵人是他,反之亦然;】
【如果你為人子女,你希望父親是他, 反之亦然;】
【如果你是普通人,你希望朋友是他, 反之亦然。】
【他就是諸葛亮,與劉備開創了“誠君臣之至公, 古今之盛軌”的典範。】
【在諸葛亮執政的十一年裏, 在東邊繼續與孫吳聯盟, 抗衡曹魏;
在南邊平定南越, 教化邊民, 制定了對待西南少數民族“攻心為上, 攻城為下,心戰為上, 兵戰為下”的策略;
北伐曹魏,以一州之裏與獨占北方的魏國對抗十年,一度讓曹軍接連敗退,打得曹軍將領,主要是司馬懿,懷疑人生。他死後,其繼承者繼續在北抗曹,直至蜀漢滅亡。】
【對內,安撫百姓,改進農業技術,興修水利,發揮蜀地優勢,實行精打細算的財政政策。】
【值得一提的是在與曹軍對峙前線屯兵擴田,修建水利工程。後人考察得知:山河堰至今完好,仍在造福漢中百姓,灌溉褒城田八千餘畝,灌溉酒縣七千餘畝。】
【因此,蜀漢接連北伐才能有一個可以提供物資的大後方,才能保證有一個對外作戰且內部安穩的環境。】
【所以,在諸葛亮執政期間,蜀地上至君臣下至百姓,還能堅守“興覆漢室,還於舊都”的信念。】
【諸葛亮北伐五次,以西南一州之力,對抗整個北方,竟然還能占據小小優勢。】
【第一次北伐,漢中以北的郡縣望風而降,然蜀漢精銳盡失,這群新兵蛋子根本守不住城,於是街亭敗北。】
【第二次北伐,應該是為了應付東吳出兵,並沒有做長久戰爭的打算,於是匆匆撤軍。】
【第三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氏,漢軍已經可以拔城奪郡,正面對陣魏軍。】
【此時,士兵已經被訓練出來,魏軍甚至不敢正面對戰漢軍。只需要一個機會便真的可以還於舊都。】
【於是有了第五次北伐。】
【最後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。】
【然而天不假年。】
【諸葛亮將魏軍困住,采用火攻。火,一直是諸葛亮對外作戰的重要輔助。】
【只要再來一次如赤壁一樣的大火就能成功,可惜,老天爺下了一場雨。】
【我們已經無法得知站在雨中的諸葛亮是何等心情,是感嘆天命難違,還是痛惜再也無法報答先主。】
“誰不希望自己的臣子是武侯呢!我怎麽就沒個諸葛亮呢!”李世民恨不得穿越過去把諸葛亮弄來當自己的丞相。
眾人都見慣了陛下這副模樣,見到人才就眼饞。
房玄齡與左右好友分析道:“如果不是蜀漢地小民少,人才不足,武侯又何必用火攻。借自然之力的作戰方式,終究是無奈之舉。”
“誰不願意自己兵多將廣呢。”長孫無忌捋須感慨,“劉備得勢太晚,蜀國相較於魏國太弱了,幾乎就沒有翻身的可能。強撐四十多年也可以了。”
【諸葛亮難道不知道從地緣來看,夷陵之戰後蜀漢就不具備統一天下的能力了嗎。】
【他當然知道,而且他也知道漢室不再有覆興的可能了。】
【但這是他和先主共同的理想,他誓死追隨先主,肝腦塗地報答先主的殊遇之恩,】
【所以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】
【就是這樣一個人,憑一己之力拉高這個姓氏段位,自他之後,華夏人幾乎都會對這個姓氏高看一看,人們會下意識覺得這人一定聰明,一定品學兼優——當然了,這就造成了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壓力太大,生怕給他丟臉。】
【就連網絡小說裏,姓諸葛的都一定是個聰明人,而且得是個好人。】
【托孤做到這個份上,臣子做到這個份上,唯有諸葛亮一人。】
【托孤司馬懿,反手篡了曹魏的天下。】
【托孤大臣張居正,死後被自己教導長大的皇帝抄家、扒墳、鞭屍一條龍服務。】
【托孤的大臣要麽歷史名聲毀譽參半;要麽生前被宰,不得善終;要麽入土了也不得好過。】
【只有諸葛亮這個托孤重臣,把持朝政,說一不二,接連對外用兵,他幹的都是權臣的活,不僅得到善終,還能死後哀榮,名垂宇宙,與兩代君王造就君臣和睦典範。】
【他的遺言皇帝全部照做;他的謚號“忠武”是武官最高榮譽;他的兒子由皇帝撫養,年紀輕輕就委以重任;他的功績被千古傳頌。】
【他生前權傾朝野,死後家產僅桑樹八百株,留給獨子僅一封《誡子書》。】
【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,這句話不知成了多少人的座右銘,不知被多少書法家書寫,不知被掛在多少辦公室、學校裏。】
【武將的最高榮譽是封狼居胥,對文臣的最高評價是治世安民。作為封建帝王的臣子,他們都有一個終極夢想——配享太廟。】
【何為配享太廟?即功臣死後附祀在帝王宗廟,跟隨帝王一起享受後世皇帝的香火。】
【配享太廟是對功臣的最高禮遇。】
【諸葛亮不一樣,他無需配享太廟,他自己就有跟皇帝同樣規模的祠堂!】
【漢朝的祠跟後世不一樣,當時只有帝王才有祠,有嚴格的禮法要求。】
【劉禪同意給諸葛亮立祠,原因有二,他完全就是把諸葛亮當成了親爹,皇帝的爸有詞,合乎禮法,沒毛病,他至死也沒忘記父親的囑托:“吾亡之後,汝兄弟父事丞相。”】
【現在,劉禪自己的牌位都沒在宗祠裏,諸葛亮還好好待在武侯祠,香火鼎盛,千秋萬代。】
朱元璋感覺神仙有極強的好惡,“當時民間百姓私祭諸葛亮者甚多,表明當時人認為朝廷沒有給諸葛亮應有的待遇,劉禪給諸葛亮立廟也是回應百姓,屬於政治事件。”
“武侯這種人還不配神仙推崇嗎?”馬皇後白了一眼丈夫。
“我不是那個意思。”朱元璋解釋道:“劉禪對諸葛亮已經夠好了,當托孤大臣當到諸葛亮這份上已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當然值得推崇。”
“我的子孫若是也有諸葛亮這樣的人輔政,不對,跟諸葛亮這種人差不多也行,我大明定能千古明君。可惜!可惜!”朱元璋扼腕嘆息。
【上位者總以為百姓愚昧,實際上位者的所作所為百姓都看在眼裏。功過是非,百姓心中自由定論。】
【曹魏青龍年間,長安百姓為紀念曹真主管長安政務時刻的功德碑。】
【碑上有一句“蜀賊諸葛亮”,後來此碑在古代出土,百姓看不慣把丞相稱作賊,明明曹魏才是真漢賊,於是管他文物不文物,直接把賊字鑿了。】
【明朝之前,武侯祠和漢昭烈廟是分開的,但武侯祠的香火總比昭烈廟旺。】
【明朝蜀王朱椿來到程度,他覺得這種臣奪君席的情況不好,但若是將武侯祠拆了必然引起民憤,因此他將武侯祠和昭烈廟合二為一,形成君臣合祀的新格局,直到如今。】
【尊崇諸葛亮的不僅是漢人。】
【1936年,英軍武裝侵占礦區,制造“班洪事件”,西南卡佤十七王聯合起來,發布了《敬告祖國同胞書》:
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,守土有責,倘自我失之後世,相傳之繼,亦自我而不與之,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。】
【阿祖是卡佤的祖先,阿公則是諸葛亮。班洪事件距離諸葛亮的時代已經一千七百年了。】
【也就是說,一千七百年後,位於西南邊陲的一個小民族,依舊堅守數千年的承諾,依舊謹記丞相的教誨。】
【這樣的影響力,還有誰?】
【益州老人至今有頭纏白布的習慣,據說就是為諸葛亮戴孝。】
【在現在的蓉城,即過去的季漢都城,有交通要道為武侯大道、武侯立交
有一個區,以諸葛亮的謚號命名;他的祠堂成了著名經典,來蜀都不去武侯祠那就是白來了;他的祠堂裏,有歷朝歷代文人雅士的題詩、題詞、碑文。】
【在蓉城,隨處可見諸葛亮畫像,都江堰景區前最大的雕像不是建造者李冰父子,而是治理者諸葛亮。與諸葛亮相關的各種地名層出不窮:其舊居在雙流縣,是今天是“葛陌村”,無論經過多少次行政變遷、調整,“葛陌”一直存在;
味道甘甜的井水傳說是諸葛亮開鑿,於是叫諸葛井,後來成了諸葛井街;
諸葛亮南征路過一並,於是此市境內有丞相祠,點將臺、洗馬池、觀鬥山等一大批地名與諸葛亮相關;
孟獲造反之地,後世傳說這裏有諸葛林,是當年諸葛亮所種。】
【諸葛亮北伐所過之處,如今還存在紀念他的武侯祠。】
【人們願意保留丞相生命裏的點滴,願意相信丞相曾經踏足此地。】
【這些路名、地名不過是武侯遺跡的小部分。】
【諸葛亮的墳墓在五丈原,那個地方從蜀都出發,先坐高鐵到長安,再從長安坐高鐵到岐山,再從岐山坐公交車道五丈原風景區,再爬坡走路到諸葛亮墓前。】
【出行的人都知道,換乘、轉車、爬山是一件多痛苦的事。】
【但即便是這樣,五丈原還是因為有諸葛亮墓而客流不斷,每到清明,後人所獻鮮花能堆道祠堂之外。】
【毫不誇張地說,一個諸葛亮的墓,就能養活岐山縣的花店。】
【無論是武侯祠內,還是五丈原上,鮮花不斷,香火不絕;有人放了前往長安的高鐵票;有人獻上五虎上將的卡片;有人為丞相留言、寫信;有的人獻上長安地圖。】
【還有的人,帶來了一抔長安黃土。】
【古往今來,王侯將相的陵墓被盜者甚多,可位於荒郊野嶺的武侯墓卻安然無恙。】
【大家會在網絡上討論當初諸葛亮怎麽做就能北伐成功,給諸葛亮送這送那他會成功嗎。】
【一千八百年了,人們還是希望他能贏。】
【三顧頻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。】
【提起“丞相”二字,也就只有武侯了。】
【若是曹操知道自己孫子選了個什麽玩意托孤,不知作何感想。】
【本次分享結束,我們下個月再見。】
這話把張飛急得抓耳撓腮,完全沒註意快落淚的劉備,“你倒是快說,曹操的孫子選了個什麽玩意啊!”
“丞相!”劉備看著天幕中蒼老的諸葛亮面容,有喜有悲。
喜的是自己真沒看錯人,悲的是自己何德何能有這樣的臣子。
“陛下,現在不是感懷的時候。”諸葛亮毫不懷疑自己會做到那個份上,但眼下更重要的顯然不是在這裏傷春悲秋。
諸葛亮的話把劉備從悲喜交加的思緒裏拉了回來,“丞相且說。”
“當務之急如何搶在曹操前面取得更大的優勢。”諸葛亮走到華夏地圖前,沈思片刻,“此舉,雖然不能徹底打敗曹操,但也能脫困於益州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